截至2023年底,全国残疾人总人数占总人口的6.16%,60岁及以上占总人口的19.8%,80岁以上人口比例日益上升。全国人大常委、中国残联第七届主席团副主席吕世明曾在两会建议中提出:加快无障碍设计和设施产品认证制度,首先要制定统一的标准规范,市场监管总局据此要求积极推动无障碍设计标准化工作。而且,所有人在人生当中都有阶段性无障碍环境的需要,如幼儿时期、暂时性受伤、年老失能等阶段,无障碍建设大有可为。通过多年的建设,我国无障碍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成效显著,大城市的主干道、广场、公共场所等场所无障碍设施配备较为完善,但最重要的乡村环境及残疾人家居仍建设不足,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任重道远。多年来,松阳县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无障碍建设工作,笔者结合本县标准化试点项目建设经验及县域多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经验,探索“标准+”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实际应用路径,以期进一步强化标准化建设引领作用,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
一、无障碍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标准体系不完善。我国相继发布GB 50763《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642《无障碍设施施工验收及维护规范》、GB/T 33660《城市公共交通设施无障碍设计指南》、GB 50096《住宅设计规范》标准,保障了大城市的公共区域、公共建筑内无障碍建的需要。然而,广大乡村环境及残疾人家居生活情境与现有标准还存在较大差异,乡村环境无障碍建设,残疾人家居改造缺少系统性、可操作性的标准。
(二)技术保障不到位。因缺少相应的标准及项目参考,在实际改造过程中,“改什么”“怎么改”“参照标准少”等短板突出,导致政府资金决策没有统一依据,建设单位没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技术支撑,验收单位没有统一的验收评价体系,较大程度影响了乡村无障碍建设和残疾人家居改造进程。
(三)信息交流不顺畅。残疾人类别可细分为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等,在生活沟通、信息交流等方面存在的障碍不尽相同,而部分残疾人对数智化信息的分析处理能力不足。因此,如何平等、方便、无障碍地获取信息并高效利用信息,提升数智化信息普适性是无障碍建设需要攻克的重要难点。
二、“标准+”赋能项目建设的经验做法
(一)系统集成,拓宽乡村旅游圈。创新融合乡村旅游和无障碍环境建设,编制省市地方标准《无障碍家居设施建设规范》《乡村景区无障碍环境建设指南》,主导起草国家标准《人类工效学 家居无障碍设计导则》,以标准、图集、图册等形式,对乡村景区出行、游玩、住宿、休闲和家庭无障碍改造等环节建设提出具体标准和规范要求。同时,依据标准对乡村景区的道路、绿地、停车场、公厕、礼堂等重要场所进行无障碍改造提升,近三年,完成无障碍点位61个,无障碍坡道106个,无障碍厕所85个,标识标牌594块,提升村、社、景区、公共服务场所60个。精心打造“两天一夜”无障碍旅游示范线,做法得到全省推广。
(二)量身定制,优化无碍出行圈。通过省、市级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先行先试、示范带动,系统化、梯度式推进全县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提升工程。选择社区、公园、市政广场、银行等高频出入场所,建设无障碍出入口、通(坡)道和无障碍卫生间,在市民经常出行的健身场所加装无障碍电梯。实施“净居亮居”和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根据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居家条件,对残障人士居家所涉及的通道、客厅、厨房、餐厅、卧室、卫生间、阳台、庭院等场所进行贴身定制规范改造,力争满足每一位残疾人的生活需求。截至目前,累计为400余户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适配辅具1000余件。
(三)数字赋能,提升智慧服务圈。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快“数智助残”无障碍出行服务场景和 “助残一键出行”建设。在微信公众号开通服务平台,为有需求残疾人提供残疾证在线查询、手语教学、无障碍影视、有声读物等便利服务;在游客中心、学校、便民服务中心等重要公共服务场所配置无障碍信息交流的设施;在县图书馆设置盲文阅览;推动“公益课堂”“家长课堂”进社区、进家庭、进养老院,为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精准提供信息技术“学习课程”,全力构建帮代办服务和助残“1+10+N”联办机制,形成“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上门代办”的新模式。
三、取得成效
(一)满足特殊群体美好生活新需求。随着全县无障碍建设逐步从基础设施拓展到无障碍环境全面发展、从公共领域延伸到社区家庭、乡村景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越来越多地走出家门,积极融入社会,探索形成了连点成线及面的“全链条”无障碍建设大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已先后创建省级无障碍社区(村)6个、市级无障碍村5个,有序创建完成大木山茶园、黄家大院、延庆寺塔、独山驿站、界首村、力溪湖、生态滩公园等60余个重要公共服务场所、景区(景点)、村(社区)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和提升,逐步建成连点成线及面的县域“全链条”无障碍建设大格局。2022年省残联组织 200 多名重残、肢残、视障残疾人开展乡村景区无障碍建设体验游,后续又带动杭州无障碍环境促进会、丽水市肢残协会等 1000 多名残疾人朋友来松旅游,在全省残疾人群体中得到广泛好评。
(二)引领有爱助“无碍”温暖型县域新风尚。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切实提高群众对无障碍的理解和支持,自觉爱护无障碍设施,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监督,创造重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关心关爱特殊群体的社会氛围。通过政府网站、电视台、报纸、松阳残联微信公众号、农村广播、文化长廊等媒介,全方位、多角度开展专题宣传200余次。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社区群众积极参与,争当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员、管理员、督导员,呼吁全社会共同关心、帮助残疾人,引导群众自觉爱护无障碍设施,参与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监督。截至目前,发放《无障碍知识手册》3000余份,组织开办无障碍知识讲座10多场。
(三)打造无障碍建设先行区新样板。为主制定的国家标准《人类工效学 家居无障碍设计导则》是丽水市首个社会管理类国家标准,是全国首个家居无障碍类建设类标准。2023年11月,松阳县在中残联组织的全国“无障碍环境法治大讲堂”上作经验交流,得到与会领导及专家高度赞扬。2023年7月,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残联第八届主席团主席程凯在专题听取松阳汇报工作时指出:松阳无障碍建设经验“小切口,大作用”确实能起到“补缺”作用。时任中残联副主席吕世明亲赴松阳调研指导无障碍建设工作,同时对松阳无障碍建设工作做了大篇幅的批示,时任浙江省副省长王文序也作了“先行先试示范做法可参照、可复制、可推广”的重要批示。松阳先后被列为全国残联系统基层组织建设试点、省级无障碍建设示范点、首批浙江省“促进残疾人共同富裕先行先试项目——‘全链条’无障碍先行区”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