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最新进展和成效

信息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官网 发布时间:2022-10-26 浏览:942

6月23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行6月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有关情况。

  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司长王培章、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魏保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副局长李昶、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立权,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新闻发言人曾燕妮主持发布会。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共服务司王培章司长就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最新进展和工作成效做了发布。据介绍,工作成效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更加完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首次设立专章,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作出战略部署。《纲要》《规划》印发以来,各部委、各省市等不同层级、不同领域的相关政策文件接连推出,不断夯实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工作的四梁八柱。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领域第一个专项规划。到目前为止,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顶层设计已经形成,各地实施规划日益完善,初步建立“全链条服务、服务全链条”的发展格局。

二是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我们秉持“便民利民”理念,努力织密织牢公共服务网。截至5月底,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机构在全国副省级以上省(区、市)实现全覆盖,地市级综合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达到132家,覆盖率39.6%。建设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等国家级重要网点269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和可及性大幅提升。各类服务网点围绕专利分析预警、商标品牌运用等,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达100余万次,助力创新创业主体缩短创新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在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是数据资源供给更加丰富。知识产权数据信息是一座“金矿”。围绕提高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利用效能,坚持扩大数据供给和加强数据管理并重。在专利基础数据开放的基础上,推动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基础数据全面开放,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开放种类达到44种,基本实现“应开放尽开放”。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基础数据普惠性供给,专利数据服务系统下载带宽近年来三次扩容,由30M增至200M。加快推进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精准供给,向全国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节点和网点单位开放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发布知识产权数据利用指引,并扩大向具备数据加工利用能力的市场主体按需免费提供知识产权标准化数据,降低数据信息再加工成本,提升数据利用效益。积极推广知识产权数据利用规范,推动保障数据安全、加强隐私保护与促进数据开发利用协同发展。

  四是公共服务产品更加多元。我们坚持“智慧高效”的工作目标,加快对信息化服务系统进行整合、优化、升级,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产品供给多元化、服务智能化。目前,已基本形成以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为枢纽,以新一代专利检索分析系统、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和专利数据服务系统为主要载体的,“1+3”模式的信息公共服务产品组合。同时,全国30个省(区、市)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向创新创业主体提供特色化、差异化的公共服务。各级各类智能便捷、功能丰富的公共服务产品,已成为创新创业主体“找得到、学得会、离不开”的得力助手。

  王培章称,“下一步,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的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二〇三五远景目标,不断健全完善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在做好稳住经济大盘的各项工作中,为创新发展提速赋能,推动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王培章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是为社会公众和创新主体提供知识产权基础性服务的行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形成便民利民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不断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有力支撑创新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一是着力构建公共服务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以省级和地市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为骨干节点,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TISC)、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等为重要网点的立体化、多层次公共服务体系,涵盖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等,服务力量不断壮大。建设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机构1300余家,不断强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的公共服务供给,2021年全年办理维权援助申请4.7万余件。

  二是紧紧围绕创新链、产业链开展工作。上线运行国家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网,初步实现各类知识产权业务“一网通办”。依托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实现专利公报和商标公告信息“掌上查”。面向中小微企业部署新一代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免费提供专利检索分析服务等实用功能。持续优化国家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提升专利信息利用能力。截至5月底,公共服务网累计访问量达到了500万次,新一代系统用户数超过6.8万人,重点产业专利信息服务平台累计访问量近1.2亿次。

  三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整体效能。向公共服务体系重要网点开放共享51种标准化数据,提升公共服务机构信息利用能力。近期我们将出版《知识产权基础数据利用指引》,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数据资源的标准化水平。引导区域间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合作帮扶,指导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开展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推动优质服务资源向中西部倾斜。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建设公共服务标准化城市,进一步彰显便民利民的服务效果,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王培章说。

  压减审查周期是知识产权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回答有关专利方面审查周期压减情况以及专利审查服务创新创业情况的记者提问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业务管理部部长魏保志介绍说,专利审查是专利保护的源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务院常务会议和“放管服”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也作出明确部署,要求从2018年起,5年内将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压减三分之一,其中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压减一半以上。

  据魏保志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措并举促进专利审查工作。

  提质增效方面,一是建立以国家需求和用户满意为导向的专利审查管理机制,向管理要效益。二是优化审查资源配置,积极探索工作组审查等新模式,向创新要动力。三是上线智能化检索系统,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向技术要效率。四是抓好专利申请源头控制,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强化综合治理。

  服务创新创业方面,一是综合运用优先审查、快速审查、集中审查、延迟审查等多种审查模式,满足多元化需求。二是实现专利申请“一网通办”、咨询电话“一号对外”,全面推行专利电子证书,增强市场主体的获得感。三是加入《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为中国申请人外观设计全球化布局提供便利。四是为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提供便捷高效的救济措施,开通涉疫专利申请绿色通道,助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去年年底,我国高价值专利审查周期已经压减至13.3个月,提前实现了国务院确定的目标。到今年底,我们将确保完成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的压减目标任务,为持续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和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支撑。

  在发布会上,就商标网上申请情况、北京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等记者提问,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副局长李昶、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周立权分别做了介绍。

                                                文/部冬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