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构建三维驱动体系 打造质量发展高地
新疆哈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 许咸敏

作者:鲁利军 发布时间:2025-04-18 浏览:7799

新疆哈密市始终坚持以“一标杆两典范”定位要求为行动纲领,以质量变革驱动发展跃迁,深入解析质量与发展的内在联系,构建"战略引领、全域联动、技术赋能"三维驱动体系,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质量发展标杆。

一、战略引领,构建质量发展“核心引擎”。一是政策先行,强化顶层设计。构建“1+3+X”政策矩阵,市委市政府编制《质量强区建设哈密行动方案(2023-2025)》,出台《哈密市人民政府质量奖管理办法》《哈密市开展“质量贷”融资实施办法》《哈密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激励办法》等配套文件,实现政策从生产端到民生端全链条覆盖。二是平台筑基,打造服务高地。聚焦聚力市场监督管理所质量服务指导站建设,建成覆盖市、区、企三级的“1+3+N”质量服务网络。依托检验检测中心设立3个县级指导站及企业服务端点,布设多个重点企业远程服务端点,全年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36项,服务企业超千家。三是机制创新,实现闭环管理。建立“市委统筹、政府督导、办公室落实”3级推进机制;实施4个纳入,即纳入“十四五”规划、市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市财政预算、全市促发展惠民生政策体系;抓实5个节点,即年初有任务部署、每月有信息简报梳理、每季有领导小组会分析、每半年有督促指导、年终有专项报告,有效形成全周期闭环管理。2024年专题研究质量议题3次,解决难点问题17项,确保战略深度融入城市发展。

二、全域联动,构建质量强市“”雁阵格局”。一是实施区县差异化布局,打造特色发展标杆。伊州区打造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建成全疆首个区级知识产权服务中心,专利转化活跃度达63%;伊吾县对标国家质量强县标杆,培育质量标杆企业12家;巴里坤县以“两湖一城”5A景区创建为契机,构建旅游服务标准体系。二是深化部门链式协同,赋能产为链升级。联合发改、科技、工信等部门制定《哈密现代煤化工产业链、钛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试点方案》,明确各部门20项重点工作任务。全力打造自治区区级钛材料专利导向基地、煤化工专利导航基地。政府投入32万元资金,组建9人质量专家团队开展质量诊断,推动13家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制定。申请财政设立5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产业链质量管理、标准研制、质量攻关、专利布局等,推动煤化工、钛材等3个质量攻关项目落地。三是推动政企双向赋能,激发市场活力。投入33万元常态化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138人次获专业机构认证。组织40名优秀企业首席质量官赴内地学习参观,开展企业首席质量官比武竞赛。举办第一届哈密市人民政府质量奖评选,25家企业参评,6家获评标杆企业。推动“质量贷”融资3.54亿元,20家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信贷支持,实现“软实力”向“硬资本”转化。

三、技术赋能,锻造产业升级“硬核支撑”。一是提升质量基础设施,强化技术支撑能力。依托哈密市检验检测中心,以现有煤化工实验室为基础,联合高等院校、工业园区、龙头企业筹划创建“煤化工国家质量标准实验室”,构建煤化工学术委员会,组建跨行业、跨区域质量创新联合体,加速推进煤化工关键性、战略性质量共性技术攻关,提升煤化工新质生产力。目前投入448万元的煤化工实验室拥有19个产品189个参数的检验检测能力。二是抢占标准话语权,树立行业标杆。组织实施主导产业标准体系工程,联合自治区质量基础发展研究院联合制定《哈密现代煤化工标准体系》,涵盖9大子系统200项标准,推动13家企业参与。目前,主导参与制修订的国标、行标达38项,伊吾西矿胡杨文旅项目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哈密瓜鲜果认证标准成为全国行业范本,实现“哈密标准”向“中国标准”跨越。三是加速专利成果转化,释放创新动能。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计划”,新增发明专利58件,同比增长45%。财政专项安排190万元资金,奖励专利实施项目企业,推动煤化工领域3项核心专利实现产业化,年产值突破5亿元。联合金融机构创新“专利+信用”融资模式,惠及科技型中小企业32家,助力企业专利质押融资7.66亿元居全疆首位。

新疆哈密市将以此次全疆质量工作会议为契机,夯实三维驱动体系根基,让质量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全疆质量强区建设贡献哈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