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位于江西省樟树市,西临赣江,东靠“天下第三十三福地”道教名山阁皂山,拥有祚延园、承延园和阁山酿造基地三个厂区,总占地面积2200余亩,基酒产能6万千升,储酒能力11万千升。公司正式创建于1952年,前身为樟树酒厂,1983年更名为江西樟树四特酒厂。2005年江西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2007年更名为四特酒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生产的“四特”牌白酒,属于特香型,是国家十二大香型之一。主打产品包括天工系列、年份酒系列、东方韵系列、星级酒系列、特香经典系列、锦瓷系列等,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四特酒优越的品质得到社会认可,多次获得殊荣。1963~1983年,四特酒曾先后五次被评为江西省优质名品;1984年在全国轻工业系统酒类质量大赛中荣获银杯奖。公司先后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章、“全国酒类产品质量安全诚信推荐品牌”、全国“三绿工程”畅销品牌、AAAA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全国酿酒行业百名先进企业、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奖等上百项国内荣誉。2010年,四特酒制作技艺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公司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从唐末“土烧”到清代“特酿”再到当代清醇“特香”,四特酒一脉相承。四特酒酿制工艺独特,1988年,由全国著名白酒专家周恒刚、沈怡方等组成的专家组在考察四特酒的生产工艺后,总结“四特”之“特”在于“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麺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型具备犹不靠”(三型指酱、浓、清型),并确认四特酒香型属“特香型”。1997年3月,经国家轻工总会审查并推荐,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审定批准,四特酒香型作为一个独立的香型正式得到国家认可。2007年1月,通过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历经一年多的反复论证,以四特酒为代表的特香型白酒,由行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并正式颁布,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实施。2008年12月,经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酿酒分会审议,公司成为特香型白酒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国家特香型白酒标准分技术委员会同时设在这里。
作为承袭赣鄱流域几千年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酿造结晶,四特酒的稀世特香酿造技艺经数代传习人薪火相传,沿袭至今。四特酒赓续传统血脉,在明代传世典籍《天工开物》古老酿艺基础上融合创新,贯通共融,精炼总结了特香型白酒生产工艺密码“12353”。
特香型白酒“12353”工艺密码,从科学和生产实践的角度,阐释了以四特酒为代表的特香型白酒与其他十一种香型白酒的不同之处,其讲究的原料、独特的大曲,特色的红褚石窖以及顺应自然开放环境酿造的精细化工艺技术改进与发展,都显示出“世界因我而不同”的特香型白酒独特的工艺特点和差异化特色。这种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的特有白酒酿造工艺,造就了一方极具个性特色美酒:“清香醇纯,回味无穷”。
近年,公司持续在质量、安全、环保工作上重视并投入,引进了大量先进的检验检测仪器设备,质量控制水平持续提升。公司检测中心实验室整体软硬件系统升级,成功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公司检测结果更具权威性。如今,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生产、销售、科研于一体的全国知名白酒企业,各项经济指标位列全省白酒行业首位。
面向未来,公司将继续践行 “求真务实,从容久远”的企业哲学,发扬“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立足高质量发展理念,恪守“精酿奉献四方,价值源于特色”的使命,紧紧围绕“立足省内,面向全国,张弛有度,突出重点”的发展战略,贯彻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打造专注专业、创新卓越、基业昶青的酒业领军者,为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再做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