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阮雨洁)4月18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提升系列行动2025”在京启动。活动主办方——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与我国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电子产品等领域的4家国家级检测机构——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联合发布了《2025消费品行业系列研究报告》。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副所长张巍在发布《2025消费品行业系列研究报告—电子产品》时指出,我国电视与计算机行业在技术驱动与市场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正迎来新一轮产业升级。报告深入剖析了两大行业的市场规模、技术进展及未来趋势,为企业战略决策与市场布局提供了重要参考。
目前,高端化、智能化正引领电视市场新潮流。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电视出货量达3850万台,尽管同比微降1.2%,但销售额逆势增长6.8%至1450亿元,折射出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显著趋势。其中,75英寸以上大屏电视出货量占比从2020年的8%跃升至2024年的21.6%,带动行业均价突破4500元;Mini LED电视渗透率提升至9.3%,2024年出货量达430万台。区域消费差异明显,一线城市中高端机型渗透率达38%,而、及农村市场则分别偏好高性价比机型和受益于家电下乡政策的大屏产品。
技术层面,报告指出,Mini LED、OLED、8K超高清技术加速普及,海信自主研发的8K AI画质芯片已实现BT.2020色域92%覆盖率,Micro LED技术也进入了工程化阶段。智能化技术同样取得突破,海信信芯X画质芯片Pro使运动补偿精度提升至±0.5帧误差;华为Vision智慧屏的HDR Vivid+技术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对画质进行逐帧优化。而AI原生架构重构硬件底层逻辑,如海信星海大模型,则推动了智能交互体验的升级。
展望未来,报告预测,到2026年,我国电视市场规模将突破1800亿元,软件服务收入占比升至25%。技术趋势将向量子级显示技术、多模态智能交互方向演进,同时产业链协同与标准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计算机行业的国产化替代加速,AI与信创成增长引擎。计算机行业同样表现强劲,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突破2.5万亿元,同比增长8.5%,连续五年保持6%以上的复合增长率。细分领域亮点纷呈:PC市场出货量超5000万台,笔记本电脑占比提升至65%;服务器市场规模达3500亿元,占全球市场份额超30%,AI服务器增速尤为显著。国产化替代进程加速,政府、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采购国产设备的比例提升至60%以上,信创产业相关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元。出口方面,2023年出口额超9000亿元,东南亚、中东及拉美等新兴市场贡献超35%的增量。
技术进展方面,RISC-V架构处理器出货量三年增长15倍,国产GPU芯片在深度学习训练场景市占率突破20%;显卡技术实现模块化集成,支持实时光线追踪与AI降噪;PCIe 4.0/5.0与NVMe协议推动SSD读写速度突破10GB/s;散热技术从液冷系统延伸至数据中心与超算领域,石墨烯导热膜、液态金属界面材料大幅降低热阻;显示技术则呈现OLED加速渗透,Mini LED与Micro LED崛起的态势。
报告预测,到2025年计算机行业整体市场规模将突破4.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5%。未来,人工智能驱动的计算架构革新、量子计算与边缘云协同、材料与散热技术突破将成为技术发展的三大方向。
技术创新与场景化需求共筑增长极。报告强调,无论是电视行业还是计算机行业,技术创新与场景化需求的深度融合,将成为推动行业持续增长的核心动力。电视行业的大屏化、超高清、智能化与交互体验提升趋势明显,健康护眼、社交化与场景化应用拓展需求旺盛;计算机行业则面临场景化需求崛起、可持续消费理念渗透以及智能化与个性化服务升级的挑战与机遇。
针对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建议企业加大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强化标准化体系建设与全球协作,提升供应链安全与韧性,优化用户体验并推动场景化创新,同时积极响应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要求。
此次报告的发布,不仅为行业从业者提供了宝贵的决策依据,也向外界展示了我国电视与计算机行业在技术革新与市场规模双增长背景下,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坚定步伐。随着技术壁垒的不断突破和市场需求持续升级,两大行业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