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文群:赣县农产品销售路上的护航人

作者:温惠 发布时间:2024-09-12 浏览:345

“谢局长,来尝尝我的新产品蜂蜜水。”谢明山拿着他最新开发的农产品品牌“蜂佰味”蜂蜜水来到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市场监管局茅店分局,让谢文群局长品尝。“蜂佰味”商标目前已正式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商标局提交注册申请,商品经研发准备投入市场。谢明山告诉笔者,“公司产品从创新研发到顺利落地投产,离不开谢局长的倾心帮助,他简直是我们农产品销售道路上的护航人。”

图片1.png

他口中的谢局长正是赣县区市场监管局茅店分局负责人谢文群,30多年来,他坚守本职岗位,兢兢业业,尤其致力于引导农产品品牌培育,助推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高质量发展,争取向市场要效益。现已累计协助指导市场主体办理商标注册241件,其中,农副产品商标注册100余件。

让茅店、长洛蜂蜜“飞出”大山

谢明山是赣县茅店人,赣州市养蜂学会副会长、赣县区蜂业协会会长。在赣州从事蜂蜜经销已有35年,一直想返乡创业振兴家乡蜂蜜产业,加之茅店镇杨洞村、大龙村等地蜂蜜资源丰富,于是抱着将产业做大做强的想法,他在茅店成立了赣州蜂种养蜂专业合作社。当他转念想办理小作坊登记证时,却被告知达不到办理小作坊要求。这可让谢明山慌了神,办不了相关资质意味着无法扩大销售规模,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就在他束手无策之时,2019年,谢文群在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提醒他要让企业走远不能仅止于此,就要成立一家食品公司,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谢明山听后茅塞顿开,立即将自己的一栋自建房用于厂房生产使用,成立了赣州滋友食品有限公司。谢文群一边全程帮助指导整改场地、购买设备、优化生产线、人员配置、建设实验室等,一边积极对接区局业务股室准备许可资料,最终在不到一个月的期限内顺利通过了市专家组的审核,帮助企业获批食品生产许可。

图片2.png

在企业投产之初,印制产品标签之时,企业因疏忽导致商标错印,还好谢文群及时发现,纠正错误,才有效防止了商品上架市场带来的风险。不仅如此,在此后的产品创新、升级工艺过程中,谢文群持续关心企业的长久发展,提供了不少思路。在他的建议下,企业采取自来水净化作为生产用水,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指导企业开发了更符合市场需求、方便携带的勺子蜜、瓶装蜂蜜水等新产品。

在谢文群的指导帮扶下,滋友公司进入稳步生产和发展阶段,顺利与赣县长洛、韩坊乃至山东等地达成蜂蜜代加工合作,合作规模和区域不断拓展,形成产业链供应链一体化发展。谢文群经常说:“在企业日常监管中,既要严格执法,也要做到有求必应。”

说到蜂蜜还不得不谈谈长洛乡,长洛素有“蜂蜜之乡”的美誉。作为茅店分局的监管辖区,谢文群同样特别关注长洛乡蜂蜜商标培育,多次来到长洛乡蜂农家中走访,引导申请注册“洛乡源”“长洛”两个商标,提升蜂产品附加值。同时谢文群还提出在蜂蜜包装上增加二维码标签,通过“码上”扫一扫,对产品进行追根溯源,提升消费者信任度,促进蜂蜜供应链的优化和提升。截至今年,长洛乡饲养蜂群超过1.5万箱,实现产量15万公斤以上,小小蜂蜜解决了330余户农户就业问题,蜂蜜销量也逐年扩大,线上线下销量呈良好势头。

让“五云桥”蔬菜走进大湾区

谢文群与农产品商标品牌培育的渊源还要追溯到2005年,时任五云工商所长的他,在日常监管中发现五云蔬菜种植异常活跃,但是不成片无规模,散落于各自家庭经营,虽然蔬菜销售供不应求,但价格毫无优势。为提高菜农的标准化生产意识和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菜农收入,谢文群以五云史上老地名“五云桥”申请商标,为五云桥商标品牌的建立多方奔走。他与当地党委政府积极沟通,指导申请成立了五云桥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协助协会制定章程,由协会发放蔬菜种子,统一规范农药化肥的施用标准。为扩大蔬菜种植规模,他与村书记一道走访五云村,新阳村,左坑村等蔬菜种植大村,促进连片种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蔬菜产量。

图片3.png

当时的商标注册还未实施线上申请,为了有效精准的注册五云桥商标,谢文群加班收集整理资料,参与制作商标申请书和设计商标工作,与时任五云镇主要领导一同前往当时的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最终成功受理。

直至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作办公室将五云桥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列为生产基地,来自五云桥的无公害蔬菜登上了粤港澳大湾区市民的饭桌。如今越来越多的菜农申请加入合作社,合作社每年选送多批农技人员和种植大户到农科院(所)进行专门培训,培养成为合作社的技术骨干,从而建立自己的种植项目“土专家库”。同时,通过开通蔬菜服务热线,随时免费为菜农送上病虫害防防治咨询等服务,菜农们的干劲更足了。蔬菜协会会长曾纪泉感慨道:“我们‘五云桥’品牌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谢文群局长任职时的付出和努力。”

让“田村黄元米果”荣登央视

时间再次回溯到2017年,在田村镇任职分局长时,谢文群又将品牌打造的重点放在了黄元米果上。田村的黄元米果最负盛名,当时田村的米果生产作坊像雨后春笋般每日剧增,最多时达到30余户。受当时的条件限制,这些生产经营户良莠不齐,设备简陋,生产体量大小不一。如何让这多而乱的经营户实现统一、规模化生产成为摆在谢文群面前的首要难题。

在经过一番初步调研走访后,曾绍坤成为了谢文群品牌打造的首选。曾绍坤是田村镇坪内村黄元米果生产和销售大户,在当地小有名气,初具规模,是率先推广发展的不二之选。当时办理食品生产许可,属于质量技术监管局部门职责,为此,谢文群积极与质量技术监督局沟通办证事宜,同步指导注册“绍坤”商标,让过去粗犷式的生产走上标准化,合法化,品质化的道路。

图片4.png

当时田村盛产武城稻,人称“大禾米”,是黄元米果的制作所必须的原材料,根据季节不同分为两种:一是早籼稻,产量低,出米率低,成本高,但在水里易膨胀,品质好口感好;二是中晚稻,产量高,出米率高,易沉到水底,口感差。从长远发展考虑,谢文群大胆鼓励生产者选择使用早籼稻作为米果原材料,成本略有所增,但产品质量有大的提升,价格也翻了一番,当时的价格从3.8元跃升至8元,销售收入增加了,企业发展也增添了动力。

图片5.png

有了这一成功模板,谢文群助推黄元米果品牌发展的底气也更足了,他召集田村所有米果经营户进行座谈,介绍曾绍坤的经验样板,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经营户予以复制,同时对商品的工艺、包装、规格进行规范,以防范恶性和无序竞争。越来越多的米果经营户参照发展,田村黄元米果的品质和口碑逐步上升,吸引众多媒体记者前来采访报道,2018年,田村黄元米果被央视新闻节目报道。

如今,田村镇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脱贫户”的生产经营模式,通过举办“黄元米果文化节”等活动持续打响特产品牌,黄元米果加工生产作坊过百家,生产总值超百万元,让农民增收,带动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作为市场监管干部,无论在什么岗位,我们为农产品品牌提质增效的初心不变,我相信只要用心去做,一定能有所收获。”谢文群告诉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