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力量,助推中国制造高质量发展
——新时达坚定自主创新,走向国际舞台

作者:陈利娟 鲁利军 发布时间:2024-08-07 浏览:406

走进位于上海嘉定区的新时达机器人超级工厂,只见两万平方米厂房内,一排排机器人在各自的区域内干净利索地忙着各自的“工作”,一块块MES面板上实时反映着生产运行数据,机械臂扭动的声音在厂房内此起彼伏,而工人却寥寥无几,让人仿佛置身于科幻电影。

这是上海首个实现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的工厂,也是上海首批1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之一,这里送出的一台台机器人,正全力助推中国制造迈向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新时达总裁梁锐表示,国产机器人替代时机已到,包括新时达在内的不少中国机器人企业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能够站在国际舞台上一争高下。

5月10日,新时达带着对国产机器人品牌的自信,亮相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的2024年中国品牌日活动,所展示的最新机器人“大脑”——第四代控制柜、指尖陀螺装配工作站,代表了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教育行业应用的领先水平,向世界彰显了中国品牌、中国创造的魅力。

实际上,机器人只是新时达品牌建设成果的一个缩影。作为一家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新时达积极践行“让人类共享智能社会的便利和幸福”的企业使命,围绕电梯控制、工业控制、机器人领域深耕细作,以热爱与信念坚持品牌建设近三十年,持续讲好中国故事,期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全国创新型企业、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设计创新中心等荣誉,并多次荣登上海百强企业、TBB上海制造品牌价值榜等品牌榜单。

新时达创立于1995年,起初专注于电梯控制系统的研发制造,并成长为该领域的“全球隐形冠军”。如此行业地位,品牌含金量自然不低——除了累计为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了超过300万台电梯智慧电气控制系统、部件产品及技术支持服务以外,新时达将汽车工业的CAN总线通讯技术引入电梯控制系统、率先实现八台电梯群控的控制、首创6.3米/秒超高速电梯改造技术……曾经为中国电梯行业的技术突破做出了重大贡献,随之创造了上海鲁班大厦、虹桥上海城、恒积大厦以及辽宁广播电视塔、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委内瑞拉加拉加斯中央公园等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典型应用项目。

此外,针对与用户贴合精密的电梯后市场,新时达推出电梯云产品。电梯云产品融合了AI、物联网、军工级区块链加密技术等前沿技术,利用先进的云平台技术,依托云监管、云服务、云守护,提高了电梯智能化水平,帮助用户实现数字化维保与按需维保,降低电梯运维成本。2023年,新一代电梯云发布,新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功能,可以满足政府73、74号文关于电梯安全的新规,目前已累计与30+地方政府平台实现精准对接。

过去的十多年,新时达在智能制造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信息、控制、驱动、执行等,进行了全方位布局,并与一批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产业生态,其品牌影响力得以不断发展和扩大。

新时达工业控制核心部件包括伺服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变频器等,广泛应用于物流设备、智能仓储、医疗设备、制药机械、工业机器人、食品机械、服装机械、纺织机械、机床工具、电子制造设备、轨道交通设备等领域。而在机器人领域,新时达通过正向研发,掌握了动力学高阶算法、振动抑制技术、轨迹规划技术、静态精度补偿技术等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机器人技术自主化率达到60%,其稳定性、定位精度、噪音抑制等关键指标可与国际一线品牌并跑,形成负载范围1kg-600kg的9个系列,80多款的机器人产品矩阵,历史累计出货量已突破4万台。

新时达还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从生产端效率、质量改善入手,助推品牌高质量发展。2020年12月投入的机器人超级工厂使用了机器人、AGV、立体仓库、分拣系统等自动化系统,用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参与机器人制造。工厂内零件装配、物料运输、精密焊接、样品检测等工序都由机器人独立完成。在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加持下,工厂的交付能力和产品良率显著提升。在工艺设计方面,减少生产准备工时30分钟/次,不同结构机型可实现共线生产,生产效率提高20%;在生产作业方面,操作员由6人减少至2人,生产效率提升50%,产品直通率提高20%。

在电梯控制柜、智能柔性驱动器等其他产品的生产方面,也同样深入应用自研的智能制造技术,使得电梯控制系统工厂成为新时达继机器人超级工厂,获评的第二家上海市级智能工厂。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成为新时达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也是其保持品牌引领力的核心。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参与编制与修订国家技术标准48项、行业技术标准共计8项,授权专利844项,软件著作权284项。

积跬步,至千里;积小流,成江海。品牌需要时间和耐心来打磨和沉淀,未来,新时达将坚定信念走自主创新之路,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品牌高端化、国际化,向世界展现中国品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