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驱动融合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

作者:陈利娟 鲁利军 发布时间:2024-08-07 浏览:1699

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创建于2000年,是一家集数字孪生、智慧净水、智能控制、智能表计、智慧水厂、智慧传感、智能泵、智慧消防、智慧排水、智慧循环、智慧供水系统12个产业链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企业集团。集团注册资金2亿元,总部576人,产品覆盖一万多个品种,一千多个模块软硬件融合,全国建有7大生产研发基地、38家分子公司,是二次供水领域排名第一的智慧水务软硬件系统集成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集团以“打造百年熊猫”为愿景,以“引领中国智慧水务”为使命,提出了熊猫集团‘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智慧水务质量提升模式”,建立了18个管理体系并通过CQC、天津消防研究所、新华节水、中经科环、上海市质科院等权威机构认证。2008年,集团率先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53项信息系统中42项源于自主开发,包括SRM供应商协同管理系统、CRM系统、MES系统和小秘书移动系统等,实现了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显著提高。集团连续10年跻身青浦纳税百强,2022年上海制造100强排名75位,民营制造100强排名50位。

集团首创“智慧水务”设计理念和系列产品,近五年投资8亿多元用于研发,推动智能传感、智慧标准泵房等产品创新、设备升级,推动我国智慧水务高质量发展,实现变流按需供水,节能大于20%,每年为国家节电约14亿kW.h。建筑楼宇二次供水及泵市场连续8年位居行业第一。2021年营业收入182793.71万元,净利润18115.64万元,年增长率4.54%。

集团近年来被评为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工信部知识产权运用试点示范企业、工信部绿色工厂、绿色产品、能效之星,上海市智能工厂、上海市第一批现代环境体系示范企业、上海市商业秘密保护示范点、上海市节水示范先进单位、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上海市市级工业设计中心、上海市院士专家工作站、上海市科技小巨人、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首届上海品牌认证;荣获青浦区首届区长质量奖、上海市政府质量金奖。2020年“网络信息化管理方案”入选苏浙皖赣沪质量管理方法100佳、2022年“供水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模式”被评为年度上海企业质量管理领域数字化转型优秀案例。此外,集团还获评“标准化良好行为AAAA级企业”、获得21年度上海市标准化试点示范企业。

2 质量管理模式概述

2.1模式内涵

打造“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智慧水务质量提升模式”,实现生态圈的共创共享共赢。

图片1.png 

图1  质量模式

2.2模式要素

a.质量提升的要素:创新驱动,融合发展;

b.集团发展历经五个发展阶段:

创业期(2000-2005年);高成长期(2006-2010年);转型升级期(2011-2015年);跨越式发展期(2016-2020年)。融合发展期(高质量发展)(2021-2025年),集团积累了信息化管理全面升级,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高度集成融合的成功经验,创新赋予集团发展能量、是集团在行业技术引领地位的制胜法宝。

融合发展体现在:业务(产品)融合、文化赋能、管理融合。以创新为主线,链接了管理全流程、产品全系列、企业(全方位)的融合发展。

3  典型做法

3.1  文化赋能

集团创业之初,就将创新驱动作为企业重要的文化理念,提出了“务实、拼搏、强我熊猫”的企业使命,历经2006年第二次创业和2009年全面提升产品和工作效率两个重要阶段后,高层领导结合集团不同时期发展重点,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多次评审,对企业文化进行又一次提炼整合,形成了以“引领中国智慧水务”为主导的企业使命,提出了“感恩、创新、效率”的企业核心价值观。

根据“打造百年熊猫”的文化自信,总结提炼熊猫质量文化的丰富内涵。集团领导多次诠释熊猫文化的内涵,开展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歌咏比赛、各中心诠释文化落地等活动,宣传贯彻熊猫文化。逐渐形成了熊猫人“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促进全体员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以文化建设凝心聚力,推动熊猫管理融合升级的目的。

集团领导重视文化与制度的融合,文化建设通过制度转化为行为要求,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集团上下纷纷行动,审视完善各部门制度、流程的活动悄然兴起。制度经过三年运行,于2016年重新补充、修改,完善了760项制度、流程。熊猫文化融合了信息化、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接口,有效推进了工作标准化、运行数据化、操作规范化的内部融合发展。

3.2  产品融合创新

集团秉持创新驱动理念,坚持守正创新,从创业时仅生产水泵逐步发展为生产智能水泵、智能二次供水设备、系统集成软硬融合设备,从提供用户供水设备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创新促进了熊猫产品集成融合的快速提升,水冷泵、W无机膜、IEV智能泵、四角无焊缝水箱、无溢流浊度检测仪、智能水表(量程比R1000)、低能耗净水设备等多项产品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以软硬件高度融合领先行业。此外,集团还自主创新开发了智能环保与传统产品深度融合的系列品牌。

3.3  平台创新

集团有一支120人的软件队伍,这支从事多年供水设备的软件开发团队自主开发了GCK软件平台,通过pandaAIoT引擎,贯穿设备接入、监控维保、联动控制、智能控制全生命周期,GCK平台已在450余家企业广泛应用,获得高度认可。

a.GCK平台与熊猫自控系统、传感系统及硬件无缝融合,所有设备出厂支持“一键扫码”上线,设备异常一键上报,用户反馈一键处理,服务进程全程跟踪,一键扫描实时查看设备从来料、过程、出厂及交付后在线运行状态。

b.系统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为设计、生产、质量、销售、用户提供移动化应用和可视化互联互通新型管理模式。基于人工智能的物联网实时使用预测分析处理海量数据,并在长期运行中带来质量创新,能够根据获取数据进行分析,检测纠正缺陷,确保设备运行正常,嵌入在系统中的技术,自动更正并在需要人工干预时发出警报提醒。

 图片2.png

图2  节水平台

3.4  全员参与

集团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的智慧水务质量提升模式特点包括全过程、全要素、全数据、全员参与。为培养优秀熊猫团队,在集团层面开展了“一十百千”人才培养计划:选树10名工匠,储备100名熊猫骨干,培育1000名熊猫之星,形成领军型、骨干型、作业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壮大各类技能型人才队伍,为创新驱动融合发展、引领中国智慧水务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目前,经过实操比拼及部门评议,已评选2名工匠,71名骨干和509名熊猫之星。

集团开发了“熊猫书院”线上学习系统,由专人负责定期发布各类专业培训课程、行业咨询和相关知识文档。制定了学习地图,开发员工在线学习、积分、考试、问答、竞赛的交流平台。设计了“熊猫实践宝典”移动应用,对产品、行业及技术知识进行梳理、归纳、总结,打造了完善的员工知识库。

3.5  管理升级

随着组织规模不断扩大、业务模式不断转变发展、市场环境不断变化,集团于2008年着手推动信息化替代传统管理。

经过半年磨合,生产系统从设计—下单—计划—采购—过程—交付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管控,信息化从初级建设到不断优化、升级、扩展、升迁,现已广泛应用于产品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多个层面。产品全生命周期智联平台将所有部门和人员融合起来,实现了可视化、数字化、透明化融合管理,共享信息和资源,达到降低库存、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快速应变的目的。

2011年,互联智能全面升级,创建智慧水务园,自主研发智慧水务六大平台,是第一家在业内创建智慧水务实验基地,部署建设智能工厂。

融合发展,提高了管理能级,提升了管理效率。

4  实践应用场景和产生成效

4.1 品牌价值

经上海市信息服务产业基地促进会认定,2022年度上海熊猫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熊猫”企业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如下:

指标

结果

品牌价值

50.94亿元

(大写)人民币伍拾亿零玖仟肆佰万元整

品牌强度

936(满分1000分)

市场占有率

在国内软硬件融合供水产品市场占有率6.7%

在国内智慧水务软硬件集成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行业排名第一

4.2  经营绩效

(1)行业市场占有率:根据通用机械协会泵协分会统计,熊猫二供设备、水泵连续八年市场排名第一。

(2)据第三方机构评价,近三年顾客满意度得分:

微信图片_20240807164438.png 

  (3)22年主要指标:

序号

项目

2022年指标

1

利润率

14.8%

2

人均产值(万元/人)

301

3

人均税收(万元/人)

45.14

4

人均毛利(万元/人)

144.23

5

人均净利润(万元/人)

41.44

   4)智能工厂工作效率

序号

项目

1

2020年库存周转率同比提升19%;

2

人均产出同比提升24%;

3

平均自动化率82.1%;

4

自动化设备应用100多台套;

5

减少用工:23人;

6

操作工从89人降至66人;

7

加工效率提高100%;

8

合格率达100%

5  创新性和推广价值

5.1创新性

(1)管理理念创新:提出了创新与企业融合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2)服务创新

第一家提出:“引领中国智慧水务”的理念;

第一家提出:成为行业一流的为用户量身定制个性化智慧水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从提供软硬件融合的产品到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的智慧水务解决方案,提供全过程、全数据、全要素服务,体现创新理念创新做法。

(3)产品融合创新

a.自主研发智慧集成产品全系列一万多个品种,1000多个模块软硬件深度融合、无缝连接、系统集成高端装备,节能降噪,与同行竞争对手相比节能大于20%,为国家节电约14亿kW.h。

b.生命周期融合管理提升企业数据存取的便捷度,减少了50%-70%创建和维护BOM的时间,CAD和BOM减少了出错率,提高了准确度,降低了38%的工程更改、评估和批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质量成本。

c.以二维码技术为载体,实现生产、检验、安装、运行、维护环节一体化集成融合管理,充分应用从源头到末端的产品集成数据信息,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工作质量。

5.2推广价值

(1)从设计生产单一产品到一体化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经验;

(2)产品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全流程、全要素、全员创新的方法,可复制、可推广;

(3)与上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实现与供方、用户互联互通,发展共赢可推广。